文|强军瞭望台
编辑|强军瞭望台
美军 F-35 砍单背后:万亿军费养不活五代机,中国稀土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?
最近美国军费预算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,号称要砸近一万亿美金搞国防,结果转头就把 F-35 的采购量砍了一半。这就好比家里宣称要大出血改善伙食,结果大鱼大肉全撤了,端上来的全是剩菜剩饭,你说这事儿怪不怪?更有意思的是,美军一边喊着要应对 "新兴挑战",一边却把自己最拿得出手的五代机数量砍了又砍,这里面的门道可不止军费紧张那么简单。
要说清楚这事儿,得先看看美军最新的预算单。美国空军原本计划明年买 48 架 F-35A,现在直接砍到 24 架,拦腰斩断不带商量的。海军的舰载型 F-35C 也从 17 架减到 12 架,海军陆战队的短距起降型 F-35B 从 13 架砍到 11 架。三军加起来才买 47 架,这数字跟去年拜登政府喊的 "全速生产、年交付 200 架" 比起来,简直是断崖式下跌。要知道 F-35 可是美军吹嘘的 "全球最强五代机",现在连自家采购都缩了水,这戏唱的哪一出?
五角大楼给出的理由是 "遵从新任防长的五年削减 8% 军费计划",这话听着冠冕堂皇,实则经不起推敲。要知道 2026 财年美军总预算可是涨到了 9616 亿美元,比去年增加 13%,相当于全球军费第二到第十名的总和。这么多钱花不出去吗?显然不是,看看他们把钱花哪儿了就明白 —— 给六代机 F-47 拨了 35 亿,给 B-21 轰炸机 47 亿,太空部队预算从 185 亿暴涨到 290 亿,连一个卫星传感器项目都从 2.56 亿加到 10 亿。说白了,不是没钱买 F-35,是不想给洛马公司这笔钱了。
这里就不得不提特朗普和洛马公司的恩怨情仇。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,他就天天抱怨 F-35 太贵,逼着洛马降价,结果呢?不仅没降,美军自用型采购价还涨了 10%。更讽刺的是,特朗普自己发动的关税战反倒坑了 F-35。这款战机全球有 1900 多家供应商,分布在十几个国家,加征关税直接导致最便宜的 F-35A 成本飙升到 2 亿美元。加拿大买的 88 架 F-35A,合同价从 190 亿加元涨到 277 亿,还得追加 50 亿配套投入,这哪是买战机,简直是被按着头交智商税。
但价格问题只是冰山一角,F-35 自身的毛病才真让美军头疼。2024 年洛马只交付了 110 架,2023 年更惨,才 98 架,远低于 2022 年的 169 架。为啥交不上货?因为 TR-3 版本硬件测试进度严重滞后。这个号称 "硬件预埋" 的升级包,本是为了给后续 Block4 型打基础,结果洛马软件适配拉垮,导致美军从 2023 年 7 月就拒收战机。拖了快一年才搞出 "临时版本" 凑数,正式版要到今年晚些时候才出,美军为此扣留了每架 500 万美元预付款。这哪是高科技武器,分明是半成品就敢出厂的残次品。
更要命的是 F-35 的可靠性问题。五角大楼早就披露它存在超过 800 项软硬件缺陷,机队平均出动率只有 51%,连 65% 的正常标准都达不到。美军今年特意编列 5.31 亿美元买备件、搞培训,这钱本不该花,现在却成了 "常规支出"。加拿大那批涨价的战机,怕是还没交货就已经落后了。反观咱们的歼 - 35,央视直接曝光沈飞厂房里多架量产机型,涂装编号清晰可见,这生产进度和可靠性,高下立判。
说到歼 - 35,这可真是美军的 "眼中钉"。最近央视报道里,歼 - 35 的量产车间无码曝光,绿皮机和完工机型整齐排列,明摆着告诉世界:我们已经从研发转向全面生产。这款战机最大起飞重量 30.8 吨,未来换涡扇 - 19 发动机后能到 35 吨,作战半径超 1300 公里,超音速 1.8 马赫,未来可达 2.2 马赫。雷达用氮化镓 T/R 组件,探测距离 250 公里以上,还带 EOTS、EODAS 这些高端配置,隐身设计比 F-35 更简洁流畅。
对比 F-35C 舰载型,歼 - 35 在关键指标上全面反超。动力系统方面,歼 - 35 双发设计比 F-35C 单发更可靠;隐身工艺上,咱们用 3D 打印一体成型钛合金结构件,减重又抗疲劳,而 F-35 跨国生产导致工艺标准不一,毛病不断。更重要的是歼 - 35 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,不存在 F-35 那种 "全球采购被卡脖子" 的问题。美军想靠 F-35 维持技术优势?现在看来怕是难了。
有人说美军砍 F-35 是为了全力搞六代机,这话听着有理,实际漏洞百出。特朗普宣布 F-47 六代机交给波音研制,洛马立马跳出来说 "F-35 改进后能以 50% 价格实现六代机 80% 性能",这哪是技术争论,分明是军工巨头的政治博弈。但波音多少年没搞过先进战机了?F-15EX 项目现在只交付 3 架量产型,却要在新财年采购 21 架,这产能根本跟不上。美军放着成熟机型不买,押宝不靠谱的新项目,这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。
更讽刺的是美军为了省钱搞新武器,居然对自家官兵下手。预算里计划退役 340 架现役战机,包括全部 162 架 A-10、62 架 F-16C/D,还要裁军 9 万陆军,辞退 6 万文职人员,连医疗补助和食品援助都砍了,累计 "节约"1200 亿美元。这哪是强军,简直是拆东墙补西墙。省下的钱号称要造 B-21、F-15EX 应急,结果 F-15EX 交付拉垮,B-21 离形成战斗力还早,这种 "寅吃卯粮" 的玩法,迟早要出大问题。
这里不得不提中国稀土管制的釜底抽薪效果。F-35 的 TR-3 升级包核心 AN/APG-85 雷达要用氮化镓技术,而镓金属全球 98% 产量在中国。2023 年咱们实施镓出口管制后,美国军工企业立马库存告急,连谈判都硬气不起来了。一架 F-35 需要 417 公斤稀土原材料,没了中国供应,生产线直接卡壳。不光是战机,美军核潜艇、宙斯盾舰、反导拦截弹,哪样离得开稀土?特朗普天天喊着 "美国制造",结果连稀土加工都得依赖中国,这脸打得够响。
现在全球战斗机市场格局也变了天。以前美欧俄三分天下,现在俄罗斯苏 - 57 没人买,欧洲 "台风" 生产线都要关了,"阵风" 被歼 - 10CE 打得口碑大跌。歼 - 35 成了唯一能跟 F-35 抗衡的五代外贸机,沈飞 28 万平方米的超大厂房可不是白建的。美军想靠 F-35 垄断市场?怕是行不通了。那些买不起 F-35、或者不想被美国卡脖子的国家,很快就会有新选择。
说到底,美军砍 F-35 采购量,表面是预算调整,实则暴露了美国军工体系的深层危机。全球供应链依赖症、本土制造能力衰退、技术工种缺失、军工复合体利益纠葛,这些问题不是靠砸钱就能解决的。一边退役 340 架现役战机,一边把钱砸向虚无缥缈的 "颠覆性技术",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,只会让美军装备体系越来越脆弱。
反观中国,歼 - 35 从研发到量产一步一个脚印,供应链自主可控,性能指标全面赶超。美军花一万亿军费却造不出够用的五代机,咱们靠扎实的工业基础实现弯道超车。这不是偶然,而是中美制造业实力此消彼长的必然结果。当美国还在玩 "政治博弈" 那套虚的时,中国已经用实力证明:真家伙不是靠吹出来的,是靠干出来的。未来天空的话语权,恐怕真要变天了。
振兴配资-炒股技巧-股票杠杆正规平台排名-可信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