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重读抗战家信#
缅北的雨季浸透着1942年的硝烟,同古城外,弹痕斑驳的堑壕里,一封墨迹未干的家书静静地躺在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的皮包深处。信的抬头写着“亲爱的荷馨”,落款是“安澜手启 三、廿二”——这个时间点,安澜将军正率部死守同古,面对四倍于己的日军精锐,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铁壁。
“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……决以全部牺牲,以报国家养育!为国战死,事极光荣。”这就是绝笔啊,字字如刀刻入信笺。将军提及母亲未能侍奉的遗憾,叮嘱妻子善待四子,那“端公仙逝未及送葬”的痛楚几乎无声地咽进了自己的喉头。这封终未寄出的家书,成为将军与尘世最后的私语,成为铁血军魂最柔软的注脚。
一九四二年,戴安澜将军亲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奔赴缅甸参战,同古会战的烽火燃尽十二昼夜,将军以伤亡千余的代价歼敌五千余,战胜四倍于自己兵力的日军,用首场大捷击碎“日军不可战胜”的神话。将军身先士卒,站在残垣断壁上立下那道著名的“代职令”:师长战死副师继之,副师战死参谋继之,直至最后一卒。然而,在同年五月十八日朗科突围战中,日军伏兵骤起,三颗子弹洞穿将军胸腹,安澜将军被迫抬下火线。最终因伤势过重,行军途中无法及时医治,戴安澜将军于二十六日黄昏在缅北茅邦村殉国。
灵柩归国时,腾冲二十万百姓披麻戴孝跪迎长街。白发老翁献出百年楠木寿棺,青山垂首,江河呜咽。更令人感慨的是,素来肆虐的日军战机竟罕见避让——这是侵略者对真正军魂的无声折腰。
八十三载光阴流转,那封浸透硝烟的家书,早已化作民族记忆的图腾。戴安澜将军以三十八载生命践行了“挽巨澜于既倒”的誓言:1956年他的家属获颁新中国“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”,2009年将军入选“百位英雄模范”,其名永镌民族精神丰碑。 重读“东、靖、澄、篱四儿,俱极聪俊,将来必有大成”的殷殷嘱托,犹见将军在铁血与柔情间的永恒抉择。那未竟的家书何尝不是写给整个民族的战地情诗,字里行间奔涌的血性与担当,早已穿透岁月,化作华夏脊梁中最坚硬的钙质。
(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)
振兴配资-炒股技巧-股票杠杆正规平台排名-可信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