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于可以把欠陈佩斯的电影票还上啦,大家都等这一天挺久的!
71岁的他带着那部没怎么宣传的《戏台》,把票房从26万一跃飙到六百多万,连资本都被吓了一跳。
那会儿,他因为长相不够帅被拒演,还跟版权方和央视打官司,后来索性去种石榴维生。
那个从不低头的硬汉子,如今总算把失去的一切都占了回来。不过,这26年里他到底是怎么熬过去的,心里其实也蛮好奇的。
曾经的“丑角专业户”
陈佩斯这名字,一听就觉得像个“喜剧大咖”,不过他年轻的时候可没少因为这副模样受到折磨。
他爸是那位家喻户晓的陈强,演过黄世仁、洪湖赤卫队队长这些角色。不过在陈佩斯小时候,这位大腕爹可没少让他受点儿苦头。
上世纪60年代,陈强被划为“右派”,被派到内蒙古的军垦农场干活。
那地方风大沙多,冬天冷得能把鼻涕冻成冰碴子,15岁的陈佩斯跟着一块去“接受再教育”,每天扛着比人还高的农具干活,饿得前胸贴着后背。
有人说过,做演员挺不错的,天天吃大馒头,不用揣着锄头到地里干农活!
这话就像在他心里点燃了一把火,不管父亲怎么劝阻,他坚持要去考演员。
陈佩斯就悄悄背着铺盖卷跑到北京军区文工团去报考,结果一看他那打扮,直接就把他给拒了。
后来他又去试了一下总政话剧团,可结果还是被拒之门外。
他虽然没得意,但也没气馁,只要听说哪个单位招演员,就会去报名,即使被人笑话,他也一点都不在意。
就这么坚持到底,最终还是八一厂的老艺术家田华觉得他那股“硬脾气”挺不错,于是把他安排进了学员班。
进了学员班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。
那会儿演戏的人讲究“根正苗红”,陈佩斯他爸是右派,结果他自然就算“黑五类”的后代了。
跳舞、唱歌、演话剧啥的,好角色都不是他的份儿,偏偏挑那些“歪瓜裂枣”的角色演,比如小兵甲、土匪乙、地主家的傻儿子啥的……
直到1979年,陈佩斯终于迎来了一个重大转折点。
王好为指导的电影《瞧这一家子》正式上映啦,片里他饰演个满身喜感的小人物,那个灵巧劲儿和逗趣的本领一出来,立马就抓住了观众的心,大家都记住了这个“有点坏坏的但又挺讨喜”的演员。
紧跟这股热潮,他接连出演了《二子开店》《父与子》《傻帽经理》这些喜剧片,阵仗挺壮的。
这些影片就像接力赛一样,接连不断地在观众心里播下种子,渐渐地,他从刚出道的小演员变成了喜剧的中坚力量,在圈子里也稳稳站住了脚。
要说让陈佩斯真正走红,还得拜那个人——朱时茂所赐。
和朱时茂的“黄金十年”
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两人都在八一厂当“留守青年”。
那会儿演员的工资也就几十块一个月,买几斤大米都绰绰有余,但也算不上富裕。于是他们悄悄搞起了“地下演出”。
在工人文化宫或者工厂的礼堂里表演小品、对口相声,一场下来还能挣个十块、二十块,比工资还要多一些。
他们在哈尔滨演《考演员》的时候,陈佩斯把农民的那份朴实和憨厚演得真是惟妙惟肖。
朱时茂那装模作样的样子,逗得大家都笑得直弯腰。
这个节目当时一下子就爆火了,连当地的报纸都报道了。
没想到,这个节目被春晚导演黄一鹤看到之后,就邀请他俩去参加春晚了。
陈佩斯和朱时茂一琢磨,写了个《吃面条》的段子——说两个演员被导演骗去演“吃面条”的戏,结果越演越投入,把导演折腾得不得了。
彩排的时候,黄一鹤笑得前仰后合,不住拍大腿,可有人觉得这个小品没啥教育意义,就是纯粹逗乐。
眼看着春晚就快录了,节目一直卡在“能不能上”的环节上,结果最后还是黄一鹤一拍桌子,才确定能登上舞台。
就这么一回事,陈佩斯和朱时茂在 1983 年的春晚舞台上完美演绎了《吃面条》,这个小品一炮而红,搞得全国的观众们都欢笑不已,也让他们的名字一下子家喻户晓。
这场表演之后,“陈佩斯+朱时茂”就变成了春晚的“招牌组合”,他们合作的经典作品多到数不过来,真是光辉耀眼。
谁能想到,这两个那么火的人,竟然在1999年突然从春晚舞台上悄悄退出了。
那会儿,他们俩跟春晚那边闹得挺不愉快,两个都挺倔的,没让步,于是就跟春晚舞台彻底说拜拜了。
一离开春晚,陈佩斯的日子过得也是挺接地气的,不像以前那么高高在上。
被资本踹了一脚,反而憋出个大招
陈佩斯在郊外租了块地,开始种起了石榴树。
不过,他并没有完全“隐退”。
杨立新觉得他没啥事干,就让他去人艺演话剧试试。
陈佩斯一开始还有点犹豫,不过最终还是决定去试试演话剧。没想到一上场演《阳台》,就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,掌声不断;演《托儿》也火爆得不行,连演20场场场都坐满了观众。
这会儿他才恍然大悟:原来观众一直没忘记他的“喜剧血统”。
到了2015年,他就开始谋划拍那部叫《戏台》的影片了。
这部电影是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,讲的是民国时期戏班里的那些荒诞事儿。为了把它拍好,陈佩斯可是搬出了所有家底——房子、存款,甚至连种石榴的地都抵押掉了。
可是在拍摄过程中,陈佩斯确实挺辛苦的,折腾不少。
没想到投资方在整个项目展开时居然五次临时撤出资金,导致到一半的时候资金链差点断裂,剧组差点就得停工。
档期被挤到半夜,设备租赁的钱都凑不够,陈佩斯咬紧牙关,硬着头皮全扛了下来。
天一亮,他就起床拉腿、嗓子,拍那场水袖翻飞的戏,硬是反复了十三遍,膝盖上贴满了止痛膏,跑场时摇摇晃晃,好像踩在棉花上一样,可是从没叫过停。
这位老艺人对待艺术的态度真是挺较真儿,比戏里的角色还要“硬核”。
在点映之前,《戏台》的日子过得真是闷得慌。
没有流量明星刷存在感,也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,再加上陈佩斯多年没出现在大银幕上,观众都快忘了他长得啥模样了。
预售的票房才26万,影院的放映排片几乎都安排在凌晨1点、3点,连排片经理都摆摆手表示不太行。
没想到,点映那天一开场,观众一进去,口碑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,炸开了。
剧情中那荒诞又温馨的场景,真是扎心又带劲儿,陈佩斯把小人物的那点困惑和拧巴演得栩栩如生,就连再挑剔的影评人也不得不说“挺有意思”。
豆瓣评分高达9.6,猫眼也有9.5,超过九成的观众都给出五星好评。这成绩比起当年那部《吃面条》还要更耀眼一筹。
更厉害的是票房,一开始才26万,没想到六天时间就冲到了六百多万。
《戏台》能顺顺利利地搬上大银幕,老搭档朱时茂还红着眼圈,满心祝福陈佩斯。
两人之间那么多年感情,看的我们都觉得特别暖心、动人。
结语
71岁的陈佩斯,用了整整26年告诉大家一个道理:有些事,财富再多也藏不住,岁月也无法抹去。
有人说他的外貌不怎么样,但他用精湛的演技赢得了观众的心;曾被资本封杀,但他在话剧舞台上成为了喜剧的顶尖大师;也有人觉得他有点过时,可是一部《戏台》让大家明白:真正的喜剧,从来不用去迎合谁。
这阵子电影的票房一直在上涨,将来还会有网络版权、海外发行啊、周边商品啥的……他,总算是挺过来了,终于扬眉吐气了!
不过,比起票房来说,更重要的还得是观众那句“欠他的票,今天还了”。
振兴配资-炒股技巧-股票杠杆正规平台排名-可信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